从AWS迁移到Ciuic:我的DeepSeek账单直降35%实录——技术迁移实战与成本优化深度解析

09-21 18阅读
󦘖

特价服务器(微信号)

ciuic_com

添加微信

在云计算日益普及的今天,企业对云服务的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需求愈发迫切。作为一家专注于AI大模型推理与训练平台开发的技术团队负责人,我们长期使用Amazon Web Services(AWS)部署核心服务,包括基于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API网关、向量数据库、异步任务队列等模块。然而,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每月高达数万美元的AWS账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云服务商的选择。

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技术评估与迁移测试,我们最终将生产环境从AWS全面迁移至国产新兴云平台——Ciuic Cloud(官网:https://cloud.ciuic.com)。令人惊喜的是,在保持同等服务质量的前提下,我们的月度云支出直接下降了35%,且系统稳定性与响应延迟表现更优。本文将详细记录这次迁移的技术路径、架构调整方案以及成本对比分析,为正在考虑云平台选型或成本优化的企业提供参考


为什么选择迁移?成本压力倒逼技术变革

我们的AI平台每天处理超过50万次DeepSeek-7B和DeepSeek-MoE的推理请求,主要运行在AWS的EC2 P4d实例上,搭配EBS存储、S3对象存储和RDS PostgreSQL数据库。尽管AWS功能完善、生态成熟,但其高昂的GPU实例价格成为主要负担:

p4d.24xlarge 实例单价:$10.82/小时月均GPU计算成本:约$26,000总云支出(含带宽、存储、数据库):平均$38,000/月

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,Ciuic Cloud提供的A100 GPU实例报价仅为同类AWS实例的65%,同时承诺更高的网络吞吐和更低的I/O延迟。更重要的是,Ciuic针对AI工作负载推出了“智能弹性调度”机制,可根据负载自动升降配GPU资源,这对间歇性高并发场景极具吸引力。


迁移前的技术评估:兼容性与性能测试

在正式迁移前,我们搭建了测试环境进行多维度验证,重点考察以下方面:

1. 硬件兼容性

Ciuic提供基于NVIDIA A100 80GB PCIe的GPU实例,驱动版本为CUDA 12.4 + cuDNN 8.9,完全兼容PyTorch 2.3与Transformers 4.40。我们成功加载了DeepSeek官方发布的Hugging Face模型权重,并完成端到端推理测试。

2. 网络性能

通过iperf3测试,Ciuic内网带宽可达35Gbps,高于AWS同级别实例的25Gbps;跨可用区延迟稳定在0.8ms以内,优于AWS的1.2ms。这对于分布式训练中的AllReduce通信至关重要。

3. 存储IO

Ciuic的SSD云盘随机读写IOPS达到180,000,顺序读取速度达800MB/s,较AWS gp3提升约20%。我们在Ciuic上重建了FAISS向量索引库,构建时间缩短17%。

4. API兼容性

Ciuic的CLI工具与RESTful API设计高度借鉴AWS风格,VPC、安全组、IAM策略等概念几乎无缝对接。我们仅用3天就完成了自动化部署脚本的适配。


迁移实施过程:分阶段灰度切换

我们采用“先离线后在线”的迁移策略,确保业务零中断。

阶段一:数据同步与备份

使用Ciuic提供的跨云迁移工具(支持AWS S3导入),我们将全部模型参数、日志和用户数据加密同步至Ciuic对象存储(COS)。传输过程中启用断点续传与MD5校验,总耗时18小时,无数据丢失。

阶段二:构建CI/CD新流水线

在GitLab CI中新增Ciuic部署Job,利用Terraform定义基础设施即代码(IaC),实现VPC、子网、负载均衡器的自动化创建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Ciuic Terraform Provider文档详尽,社区响应迅速,极大提升了部署效率。

阶段三:灰度发布与监控

上线初期,我们将10%流量导向Ciuic集群,通过Prometheus+Grafana监控QPS、P99延迟、GPU利用率等指标。一周观察期内,Ciuic集群平均P99延迟为142ms(原AWS为156ms),错误率低于0.01%。

阶段四:全量切换

确认稳定后,我们将DNS解析切至Ciuic SLB(负载均衡),并关闭AWS资源。整个过程耗时47分钟,用户无感知。


成本对比:35%降幅如何实现?

以下是迁移前后关键资源的成本明细对比(按月计费):

资源类型AWS费用(美元)Ciuic费用(美元)降幅
GPU计算(A100×6)$25,968$16,800-35.3%
对象存储(10TB)$280$180-35.7%
数据库(PostgreSQL)$1,200$800-33.3%
公网带宽(50Mbps)$950$620-34.7%
其他服务$9,602$6,200-35.4%
总计$38,000$24,600-35.3%

成本下降的核心原因在于:

Ciuic实行阶梯定价,大规模使用可享额外折扣;提供免费内网流量与快照服务;GPU实例采用动态计费模式,空闲时段自动休眠计费减半。

后续优化:深度集成Ciuic AI套件

迁移完成后,我们进一步接入Ciuic推出的AI加速组件:

使用Ciuic TensorRT推理引擎对DeepSeek模型进行量化压缩,吞吐量提升40%;接入Ciuic ModelHub实现模型版本管理与一键部署;利用其内置的AutoScaling for AI Workloads功能,根据请求量自动扩缩容GPU节点。

这些特性不仅提升了运维效率,也进一步摊薄了单位推理成本。


:国产云的崛起正当时

此次从AWS到Ciuic的迁移实践证明,国产云平台已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具备强大竞争力。无论是技术能力、服务响应还是性价比,Ciuic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对于AI初创公司或需要大规模GPU算力的企业而言,不妨打开新思路,访问 Ciuic官网 了解更多信息,或许你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本红利。

未来,我们计划将更多非核心业务迁移至Ciuic边缘节点,并探索其Serverless GPU服务的可能性。云计算的本质是“按需付费”,而真正的“需”,不仅包括算力,更包括合理的价格与灵活的服务。
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站作者,不代表ixcun的观点和立场,本站所发布的一切资源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;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。本站信息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。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如果您喜欢该程序,请支持正版软件,购买注册,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。客服邮箱:aviv@vne.cc
您是本站第327名访客 今日有21篇新文章

微信号复制成功

打开微信,点击右上角"+"号,添加朋友,粘贴微信号,搜索即可!